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阳春曲·赠海棠

徐再思 徐再思〔元代〕

玉环梦断风流事,银烛歌成富贵词。东风一树玉胭脂,双燕子。曾见正开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玉环和明皇的风流韵事已经像幻梦般逝去,但是当年在银烛光下太白歌颂海棠花的富贵词却与世长留。在东风吹拂下绽开,好像一树白玉和胭脂。一双双欢飞的燕子,曾经亲眼看到花开时的芳姿。

注释
海棠:指美女。典出《太真外传》:贵妃杨玉环醉酒未醒,唐玄宗李隆基命人搀扶来见.笑道:“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梦断:梦尽。
富贵词:这里指歌颂海棠的诗词。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我国素以牡丹、海棠为富贵之花,故称。
玉胭脂:指海棠花盛开时如同殷红色的玉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风流韵事从唐代起就广为流传。对于他们的爱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人墨客各抒己见,不一而足。留下的名句名篇也不胜枚举,最有名的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所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悱恻感动了后世的无数读者。李商隐的《马嵬》则从另一个角度讽刺了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作为一国之君却保护不了心爱的女人,还不如个洛阳女儿生活得幸福美满。此曲也涉及这个题材,而其创作时间未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赏析

  徐再思的这首散曲既是写海棠花,也是写杨贵妃,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首句“玉环梦断风流事”概括了马嵬之变的整个过程,又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对李杨爱情的破灭是伤感的,无奈的。第二句“银烛歌成富贵词”引起对往事的追忆。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在银烛的辉映之下,春风习习,月色撩人,杨贵妃与名花牡丹相得益彰,美不胜收。最著名的乐师李龟年弹奏着诗仙李白挥笔写下的《清平调》三首。名花美人,最有才气的诗人,最著名的乐师,四美集合在一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场景啊!但是幸福往往那么短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马嵬之变将这一切都打碎了,杨贵妃香消玉殒,留下唐玄宗形单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曲前两句对仗工整,后面三句为散句,对句和散句相结合,抒情、叙事、写景相结合,景中含情,事中抒情,情景交融。全曲语言华美流利,富有色彩感和抒情性,曲中描写海棠艳丽姿容,但直接咏唱海棠的只有“东风一树玉胭脂”一句,余则是相关的历史故事与文学作品,还有把燕子拟人化从而对海棠盛开的见证,可谓蕴蓄丰富。

徐再思

徐再思

徐再思(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42篇诗文  5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月圆·会稽怀古

张可久 张可久〔元代〕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
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
神仙何处,烧丹傍井,试墨临池。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普天乐·咏世

张鸣善 张鸣善〔元代〕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朱熹传

《宋史》〔元代〕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荼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躅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单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半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四书”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中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